你的位置:神彩争霸8安卓下老版本 > 新闻动态 >

民营银行冰火两重天: 头部日进斗金, 尾部生死挣扎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10-07 23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23
  • 2025年上半年,民营银行交出了一份极具分化的成绩单。网商银行营业收入突破100.05亿元,净利润达到20.47亿元,稳坐行业头把交椅。

  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湖南三湘银行上半年净亏损2.41亿元,营收同比暴跌28.78%。

    01 数字背后的两极世界

    民营银行领域正展现“冰火两重天”的生存图景。头部的网商银行、微众银行与尾部的三湘银行、亿联银行,仿佛生活在两个平行的金融世界。

    截至2025年6月末,网商银行资产规模达4835.55亿元,新网银行、苏商银行资产也分别达到1056.96亿和1436.08亿元,这三家银行资产总和占9家已公布业绩民营银行资产总和的近七成。

    相比之下,三湘银行总资产为517.44亿元,较年初下降1.94%,成为少数资产缩水的银行之一。此前,亿联银行披露的2024年数据,总资产同比减少21%至408.22亿元,负债总额同步下降21%。

    盈利能力的分化更为惊人。微众银行2024年以381.28亿元营收、109.03亿元净利润稳居行业榜首。网商银行紧随其后,上半年营收超百亿。

    而三湘银行不仅上半年亏损2.41亿元,其净利润已经连续三年下滑——2022年至2024年分别实现净利润3.53亿元、3.29亿元和1.32亿元。

    02 风险暴露的恶性循环

    业绩分化的背后,是风险管控能力的根本差异。

    亿联银行2024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4.71亿元,同比暴增193%,相当于全年营业收入的135%。这种“以拨备吞噬利润”的现象,直接反映了其信贷资产质量的急速恶化。

    三湘银行同样面临资产质量压力。2024年末,该行逾期率已升至4.27%的高位,不良贷款率在2023年达到1.75%。与此同时,该行拨备覆盖率维持在170%以下的相对较低水平,风险缓冲能力明显不足。

    客户投诉量激增揭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。亿联银行2024年全量投诉共计23595件,较2022年的1706件大幅上涨12.8倍,日均收到64.64条投诉。

    这些投诉主要集中在催收暴力、费用不透明等问题。

    03 模式困境与监管挑战

    民营银行的困境可归结为三大枷锁:地域限制、负债成本高企和平台依赖症。

    监管要求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。仅有微众银行、网商银行、新网银行和亿联银行四家获得“豁免”。

    对于多数民营银行,跨区域经营被严格禁止。2024年4月,蓝海银行就因“严禁跨地域经营监管要求落实不到位”等违规行为被罚款70万元。

    负债成本高企是第二大挑战。民营银行线下网点少、线上渠道窄,获客与揽储压力巨大。他们经常通过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 。

    亿联银行曾在2025年5月逆势上调一年期存款利率至2%,远超国有大行的0.95%。然而这一举措仅维持数日便被撤回,最终调整为1.75%。

    第三大问题是平台依赖症。三湘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中,互联网机构合作业务占比高达79.52% ,自营业务仅占20.48%。

    04 转型之路与生存抉择

    面对困境,民营银行正在寻找多条转型之路。

    不少银行将目光投向小微金融。蓝海银行已上线包括“小康贷”、“蓝邸贷”、“车享贷”、“助业贷”等普惠贷款产品

    。2024年,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达8.57万户,同比新增2.72万户。

    科技赋能成为另一条出路。微众银行宣布从数字银行全面升级为AI原生银行。苏商银行科技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6%、科技人员占超五成。

    富民银行则成功完成阿里Qwen3-235B-A22B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,并启动与智能信贷平台的集成工作,预计于2025年底正式投入运营。

    高管“换血”也成为一些银行的选择。三湘银行2025年上半年进行了大规模的高管调整,原行长夏博辉退休,万洁接任行长职务;原董事长唐修国辞去相关职务,由原副董事长黄建龙接任。

    同时,该行引入了两名来自金融科技企业的新任副行长——汪涛和孙健。

    未来监管政策的走向将成为决定民营银行命运的关键变量。业内盛传,监管将进一步收紧民营银行异地展业政策。

    对于已经获得全国展业资格的四家银行,这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;对于被限制在区域内的其他银行,则可能需要寻找新的生存之道。

    头部银行凭借生态优势继续高歌猛进,中小银行则在盈亏线上苦苦挣扎。 这种分化不仅仅是民营银行当下的写照,很可能也是它未来的格局。